您现在的位置:学院首页 > 团学工作 > 正文 >
优秀校友事迹展----柯斧
2019年09月30日 09:32     (浏览次数:)

—记91级园艺专业毕业生 柯斧

 

柯斧,陕西平利人,出生于1976年8月,高级农艺师,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安康市农科院果蔬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宁陕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副局长(扶贫挂职),省农业农村厅聘请为省猕猴桃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宣讲指导团专家成员,优秀援藏干部,安康市猕猴桃、黄花菜、豆腐木中华圣果首席专家,国家星创天地首批创业导师,全国最美农业人候选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安康市“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安康市政府采购及项目评审专家库人才,2019年被推荐参加陕西省和国家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奖。

主持和带领科研团队长期从事大秦岭特色经济植物及特色水果培育及开发利用研究工作,引进推广栽培猕猴桃、黄花菜、马铃薯以及特色经济植物30多万亩,研发了猕猴桃、黄花菜、八月瓜、神仙豆腐面条、粉条、果酒、果茶、果醋、花茶、叶茶、果脯、黄金油等富硒产品十多个。获得省、市科技成果奖励16项,其中省级一等奖一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主持选育马铃薯、玉米国审新品种4个。2016年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选派至西藏阿里援藏,从事脱贫攻坚工作,被阿里地委行署授予“优秀援藏干部”称号,噶尔县委县政府评为“援藏先进个人”;2017年5月至今由安康市委选派至宁陕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副局长扶贫挂职,2017年被安康市总工会评为“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2017、2018年安康市农业局授予他“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曾多次受到省市其他表彰奖励。

“此去也许万事空,但愿实现中国梦;藏族同胞小康日,勿忘三秦手足同!”在写下这首小诗后,柯斧做出了人生最艰难的选择——援藏!2016年省委发出了援藏的号召,他主动请缨,由市农业局推荐,被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选派到氧气稀薄、紫外线特别强烈、人称“生命的禁区”,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阿里噶尔县援藏,从事精准扶贫工作。

面对这一任务,柯斧陷入人生的两难,一边是忍受淋巴癌放化疗巨大痛苦,需要陪伴的母亲,还有体弱多病即将进行甲状腺肿大治疗手术的妻子,唯一的女儿中考在即…另一边是援藏使命。然而,在母亲与妻子的支持下,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含泪辞别父母妻女,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光荣而艰辛的援藏之路,来到距离家乡万里之遥的祖国边陲西藏阿里噶尔县。自幼从农村长大的柯斧,不但没有被困难吓倒,长期在镇坪茅坪、平利八仙的基层工作经历以及科研一线的坚守,更加锤炼了他的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品质。在进藏前他从网上了解了很多关于阿里当地的基本情况。天上阿里,美丽噶尔。常年几乎没有蔬菜水果自给能力,许多物资都需要从几千公里外调配,所以物价贵的离谱。令他欣喜的是这里日照时间很长,可以发展日光温室和大棚。他便决定把自己多年研究的秦巴山区特有的一种野生经济植物“神仙树”引种推广到那里,它可以做成天然绿色食品——“神仙豆腐”。 他是这一批全省30名援藏干部中唯一一位把有生命的植物与种子带到藏区的人。一到阿里,尽管高原反应很严重,他还是第一时间把豆腐木苗子与魔芋种子细心栽植在了噶尔县产业示范园里,才放心的休息。援藏期间,他到藏区各个茶馆去宣传推介培训,手把手的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用干粉制作“神仙豆腐技艺”无偿传授给了藏区人民,让雪域高原的人们第一次品尝到这一人间美食!并希望成为阿里脱贫致富的好项目。“神仙豆腐好吃的很!你回陕西后一定要给我们多邮寄一些制作神仙豆腐的原材料哟,柯老师!扎西德勒!”藏茶馆的老板扎西罗布期盼的说。

在扶贫办工作期间,他积极深入噶尔县各镇村,到几百户贫困户家中摸底、走访、座谈与调研,组织和参加召开了数次脱贫攻坚问卷调查、推进、督导、摸底自查会议。在对所有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结对帮扶、精准施策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细致而又详实有效的工作。在结对帮扶上,帮助贫困户解决了被子、大米、面粉、酥油、清油、糌粑、衣服、药品等折合人民币共计8500元;在发展产业上为当地牧民协调解决修建羊圈38个,争取建圈专项资金19万元,整合用于发展产业资金1800多万元,编写了噶尔县脱贫攻坚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写康乐新居和噶尔亚沙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和项目简介等工作;积极配合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以扎西岗为典型建立脱贫攻坚指挥部阵地建设示范乡镇,在很短时间内使该镇脱贫攻坚指挥部阵地建设标准,精准帮扶措施、特色产业扶贫以及其他扶贫工作上已经赶上内地水平,为噶尔县顺利摘帽脱贫和其他乡镇在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和顺利开展起到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工作之余,他还经常和援藏战友们一起去阿里孤儿院和敬老院看望孩子们和孤寡老人并捐款捐物。

“在高原虽然缺少氧气,但却不缺挑战自我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称赞援藏干部。在阿里援藏的那些日子,柯斧和战友们吃住在工地在农户中间,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头顶烈日和风沙,呼吸着的是最稀薄的空气,经常断水断电,身体异常的消瘦了30多斤,在大口喘气已成奢侈的恶劣环境中,死亡像感冒一样平常!他把技术留给了阿里,把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期望留给了阿里地区的百姓。 “柯斧同志在援藏工作期间能保持优良的作风,经常去阿里孤儿院和敬老院看望孩子们和孤寡老人并捐款捐物。肯奉献、肯苦干、肯坚守、有担当、有作为,大力弘扬了‘老西藏精神’,践行了‘三严三实’,做了党和人民的好干部,更重要的是在环境恶劣、情况复杂的雪域高原站稳脚跟、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明辨大是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促进阿里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为噶尔县发展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树立了援藏干部的优良形象,阿里人民会一直记住这样的优秀援藏干部,并随时欢迎你再次来藏工作”。阿里地区噶尔县委县政府在援藏个人鉴定书上这样写道。援藏优异的表现,阿里地委行署授予他“优秀援藏干部”称号,噶尔县县委、县政府评为“噶尔县第三批短期援助干部先进个人”。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绿都宁陕,森林覆盖率90%以上,十分“富氧”,而对柯斧来说,却是身体承受着从“缺氧”的极端到另一个“醉氧”的极端煎熬。2017年5月,脱贫攻坚任务紧迫,援藏归来甚至还没来得及做一次健康体检,他再次主动请缨,由市农业局推荐,市委选派到安康最偏远的宁陕县农水科技局专职扶贫挂职两年。刚到宁陕,行李都没有打开就立即投身到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主战场中。围绕他分管的全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工作,连续几个月到镇进村入户,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进行农业产业调研,组织群众外出考察,探索总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宁陕农村“三变”改革新模式,加大产业脱贫工作宣传与推进力度,把“老西藏精神”在宁陕产业脱贫攻坚中继续传递。

“柯老师!明天我们四亩地镇全体干部都到严家坪村佛爷沟栽种黄花菜,请你来指导一下。”四亩地镇田亮镇长邀请到。在深入调研分析后,他认为大力发展和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开展集约化经营,是有效解决森林覆盖率占90.2%、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的宁陕县产业脱贫的最好办法。他先后带领局属相关部门负责人、镇村组领导、部分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产业大户100多人,前往石泉黄花菜公司参观考察学习。大家一致认为,黄花菜产业项目是一项适合宁陕发展,脱贫致富快速,持续增收能力很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存的好项目,截至目前宁陕已发展黄花菜700多亩。

“柯专家!我们新场镇同心村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准备今年发展猕猴桃200亩,请你来看看我们村的土地和气候条件是不适应种植猕猴桃!”正月初七刚上班,同心村陈拾早急切的电话求助。作为省猕猴桃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的他,为充分利用宁陕县丰富的野生猕猴桃种植资源和特殊的气候环境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开展,同时更好的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他把猕猴桃试验站建在了宁陕。他积极协调、牵线搭桥促使安康市农科所与宁陕县农水科技局达成“对口帮扶助推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协议”和“安康市农科所宁陕猕猴桃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在生产关键时期派专家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解答技术疑难,组织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将拥有的科技成果、项目、试验示范、科技服务活动向宁陕倾斜,以科研助力脱贫攻坚,多次邀请组织省内外猕猴桃专家前来宁陕指导发展猕猴桃产业,广大干部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空前高涨,截至目前宁陕县已发展猕猴桃1200多亩,培育优质猕猴桃苗100多万株,引进猕猴桃主栽品种6个,在他的支持与建议下,2018年宁陕县政府首次把黄花菜、猕猴桃列入全县特色产业奖补范畴。挂职以来,他牵头组织开展各类技术业务培训60多场次,培训2万多人次,争取各类资金2000多万元,带领50多个村组干部群众500多人外出考察学习,帮助指导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广大农户发展长效特色产业,帮助成千上万的困难群众自发脱贫致富。

“今年我们从村集体经济拿到首次入股分红款1.5万元,明年我们还想再入股十万元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皇冠镇双河村几位村民接过柯斧给他们的入股分红款激动地说。“我现在年龄大了,打工也没有人要,每年都可以分到一部分红利钱,基本上够我和老伴的生活费了,村集体经济今后就是我们养老的儿子了。”2018年 11月20日,江口镇江镇村上街组村民马凤会说到了自己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时感动地对柯斧说。产改是农民关注最多,涉及面最广,难度最大,焦点难点问题最多的一项农村改革。2017年宁陕县被列为全市唯一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重点试点县,为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他在全县68个村、3个农村社区全面开展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他多次深入各试点镇、村开展政策宣传、表格填报业务培训等工作,对各镇干部、村文书进行政策辅导、表格填报业务培训,讲解改革目的、内容以及改革工作要求、主要步骤和重要政策依据,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对大家关注的西汉高速、西成客专建设中已征未使用集体耕地、林地的权属、村级建校权属等问题,及时请示给予回复;对各镇村提出的具有普遍性的建议和意见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梳理。产改工作从开始大家的排斥、观望、不以为然、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到现在的理解、支持、积极参与、主动介入、每年高高兴兴的拿到分红的真金白银,柯斧不知受了多少委屈,不知费了多少心血,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看到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分享到改革红利,他觉得这一切都值了。工作中,他探索出了产权制度改革助推贫困群众脱贫的宁陕荣庚农业园区的土地林地变资金、脱贫贷款变股金、贫困农民变工人的“三变”模式;绿宝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推行的订单农业模式;新场镇同心村的“集体资产+互助资金+企业联盟”模式;特别是四亩地镇严家坪村罗家沟板栗合作社,探索了“集体出山、群众建园、连片经营、有利分红”模式,作为以生态建设带动脱贫的典型,宁陕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举措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两年多来,通过不断学习,他也从一位农经工作的“门外汉”,成为全省产改工作的行家里手,2018年,通过层层筛选他被省农业厅选拔聘请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宣讲指导专家团成员”,专门负责指导商洛市和安康市产改各项工作。2017年他被安康市直机关工委授予“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201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安康市农业系统“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柯斧只是宁陕县中、省、市众多挂职干部中普通的一员,每一天的挂职扶贫时间和锻炼都是宝贵的,肩负的责任和重托都是艰巨的,他正用百倍的努力和干劲夜以继日的工作和学习,倾情帮助广大贫困户用不断发展产业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工作这个杠杆来撬动脱贫攻坚这块巨石。730个宁陕扶贫的日子转眼就要到了,大家都说他一点儿也不像挂职干部,而是真正融入到了宁陕这个积极向上的干部队伍当中了。由于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尤其是主抓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及“三变”工作突出,大家都亲切的叫他“柯三变”。一声声 “柯三变”总应得响亮,但一声“爸爸”与“丈夫”他却应得毫无底气,因为20多年来他一直都在最艰苦最偏远的地方,驻村抓点、科研育种、技术帮扶、援藏扶贫…一忙起来,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以上都回不了家一次,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把对家人亲人的爱全部倾注在了工作与广大贫困户身上,两年多来,他走遍了宁陕11个镇,深入到70多个村组,几十家经营主体,敞开心扉与贫困户结对子,用真心用真情与贫困户交朋友,了解县情、村请、户情,了解贫困村、贫困户所需所求,了解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和带动贫困户情况。在帮扶的路上因车祸、摔伤、滑坡等意想不到的灾害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曾在一次下乡途中车祸的现场,他幽默的回应前来救援的同事说:“阎王爷不收我们扶贫干部,因为贫困户还没有脱贫,他收了我那脱贫攻坚工作只有他来干了!”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的担当与责任,他工作能力与亲和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大家也都希望他支持和留在宁陕的时间更长一些,而和他聊天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一名扶贫小兵,只要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他是这样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中共宁陕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2019年8月

 

 

 

关闭窗口